找到相关内容1453篇,用时7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史地考论(六)

    佛法的思想来说,不愧为第一流的论者。他不受名迹的封蔽,能从名迹中解放出来,更进而净化他。他不为习俗的知见所限,能大胆的提贡自得的见地,忠于所见,不惜与世人争,愿受世人无情的待遇。深见,真诚,勇敢,...不能指出经典的证明。他此种见地,确有自得的理境,这理境是「鉴寂微妙」,是「知」。如谢灵运的代辩说:「□者假也,也。假知无常,知无假。今岂可以假知之□,而侵知之哉」!这的鉴寂(后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3240519.html
  • 追寻人间佛教思潮之源——从两岸佛教与社会看吴越文化

    建筑等方面看,也许可以说立足佛教本怀,借鉴了基督教的现代形式而有所创新。但从慈济遵奉的基本经典《无量义经》来看,也仍属大乘佛教的唯心论一系。   自从日本所谓“批判佛教”提出“如来藏”非佛说后,有些人对“如来藏”说似乎讳莫如深。其实,禅净台贤依据的唯心论固然部分源于如来藏,佛性论也与如来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。这并没什么好...

    邓子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3741407.html
  • 《从游心法海六十年》谈印顺导师之佛学思想

    确定印度经论本义,并探求其思想的演化。当时,印公把大乘法义分为:先性空唯名论,次虚妄唯识论,后唯心论。这是印公从佛教流行的情况说,从佛教思想盛行的主流说。与太虚大师的三宗说——法性空慧宗、法相...不能以方便二字混滥之。”觉得“中国佛教,为圆融、、唯心、他力、顿证之所困,已奄奄无生气;神秘、欲乐之说,自西(康、藏)而东,日有泛滥之势。”印公称印度佛教末期为“佛梵一体”,与太虚大师所判摄的“...

    菩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3239615.html
  • 黄檗希运禅学思想探析

      黄檗希运禅学思想探析   蒋九愚   摘要:黄檗希运是临济禅的先驱,其禅学思想属于惠能——洪州一系。虽然希运重视《楞伽经》中的如来藏思想,但其思想系统并非属于《楞伽经》的唯心论。“即心是佛”中的“心”不是心,真如心,而是指当下即即妄的一念之心。“无心是道”和“空如来藏”思想表明希运自觉地坚持般若实相思想。他从般若实相学立场去会通《楞伽》如来藏思想,体现出一种以般若为本、以空摄有...

    蒋九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0180921.html
  • 灯前禅影(十五)

    第一首颇似道家的口吻,显示大士的思想:第二首则纯是般若的思想。与般若二者,在大士看来是圆融无碍的。这两首颂中,第二首尤其脍炙人口,值得玩味。这首偈颂除了第三句“人从桥上过”合乎日常经验外,其他三...会归体用两字。”可见神秀读过此诗,他是由“体用不二”来说大士此句。“桥”与“水”之体无殊,所以其用之“流”与“不流”,就无根本之差异。不过由“体用”来说,是依如来藏的立场,而此诗由整体来看,还是...

    王开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0547139.html
  • 笈多王朝的佛教

    上座部二流并畅。④当时由中印度来华的昙无识、求那跋摩,多系译介唯心论圣典。大乘的根由,即是以大众部及分别说系的“心性本净”,融和了犊子系的“不即的不离蕴我”而成之我。(“印度之佛教”十三章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1851546.html
  • 《起信论》“一心二门”的思维模式

    正藏》卷三二,576a。】。   《起信论》所提示的“心”是超越的心,此心是一切法的依止。由于生死流转及清净无漏的一切法都是依止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,所以由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开出二门:一、生灭门...真如理解为“空”与“不空”,是依《胜鬘经》的“空如来藏”和“不空如来藏”而来。“真如心”从真如法性方面说,是“如实空”,即空妄念而显一心之实;从“心”方面来说,是“如实不空”,指众生真如心中本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44853429.html
  • 第九识的建立及争议

    mdash;从世俗谛而言,心识有八种。但有些佛经中于八识之外还说涅?心、识、如来藏识、阿摩罗识等为清净离染的心,它究竟是第八识所转,还是八识底层的最深心灵构件第九识,或是心识的体性,是一个中国佛教界直到...不为染污识。何以故?识性常住不变易,无生灭着断。   此“无所猗”、“独无侣”、“无所在”,不易、独立无依的泥洹(涅?)识...

    陈兵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2767502.html
  • 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

    大乘佛法」中,我在三十年所写的『法海探珍』中,说到了三系:「性空唯名」,「虚妄唯识」,「唯心」,后来也称之为三论。「后期大乘」是本有的「如来藏,我,自性清净心」,与说一切法自性空的「初期大乘」,都是起源于南印度而流传北方的。西元三、四世纪间兴起的「虚妄唯识论」,却是渊源于北方的。──「如来藏,我,自性清净心」法门,融摄「虚妄唯识」而大成于中(南)印度,完成「唯心论」的思想系(如『...

    印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0839586.html
  • 评〈从“法性即无明”到“性恶”〉 (2)

    ,是指不能以“自性”下的方式来说,  而不是不要说,更不是三系说下视之为唯心之不  可说。(注86)参〈杨文〉,页 138-142。(注87)如〈杨文〉云:‘依照天台“法性即无明”而生起一  切法...唯心论;若两者皆涉及之,认为仍是唯心论。这也是〈杨文〉用───────(注103)参见〈杨文〉,页 143。(注104)如〈杨文〉于“结论”最后一段中,引印顺法师之话  , 说到:“印顺法师曾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2047165.html